教育和被教育
教育和被教育
Artemis她说得对,但在某一方面我认为她本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:如果有一种力量阻止你获取多重视角,阻止你理解不同的事物,那本身教育的意义就不存在了。我们说这个时候,有一个新的词出现了,正像她说的这个词真正应当是『被教育』,而不是『教育』。我们在『被教育』状态中,接受『被教育』的内容越多,就意味着事情变得不确定性。相反,如果我们自我接受的是『教育』,我们逐渐在研究不确定性中得到近似确定性的产物。不确定性的确是一直存在的,但它相对于『被教育』中,是一定存在且越来越明显的。我们在教育求知的过程中只能确定我们已知的范围,只有未知的范围才是不确定性的。教育的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,把未知的过程转化为有知的过程,尽管这一步骤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未知范围,但我们不能说『教育』让我们的已知范围是不确定的,让已知范围不确定的是『被教育』。『教育』确实会让我们在未知范围内产生不确定性,论人类发展,在未知领域内产生不确定性实属常识,可在一已知领域内也是不确定性的,那只能说明知识被限制,即人所能得到并且接受的乃是『被教育』的状态。举例说明,我们可以说哥白尼是接受了『教育』而非『被教育』,所以他确定了日心说,而不是不确定的;恰巧那过去的人们是『被教育』成——“地球是宇宙的中心”。有人定会说我们难免因为未知范围而在已知范围内犯下错误,例如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就曾颠覆人们已知领域的范畴。的确,我们很有可能在已知范畴内也会犯错,这无法避免,但这不是重点所在,我们必须声明,伽利略接受的乃是『教育』而非『被教育』。『教育』是自由的、容许你质疑的;而『被教育』让人们不要质疑,限制你已知的范围外,还要限制你质疑的范围,更不要提及未知领域的范围。如果没有『教育』和『被教育』的区分,我们就难以衡量事物是确定的真理还是不确定的预测,更何况我们要用『被教育』来讨论偏见和固执。由此可见,固执和偏见是『被教育』的特色,而『教育』不是。所以这一切的讨论的前提都是来源于施加者和被施加者,如果一个人一直接受『被教育』,他宁愿认为自己接受的是『教育』而不是『被教育』,此时我们讨论偏见、固执、确定、不确定、『教育』、『被教育』就变得毫无意义。